“民政福彩文化广场”点亮彭水县鹿箐村,留守老人精神抖擞“动”起来

在海拔1300米的高山上,由重庆福彩15万元公益金资助修建而成的“民政福彩文化广场”,打破了彭水县桑柘镇贫困村鹿箐村冰冷暗沉的冬天,红绿色的塑胶篮球场在一片水泥房中显得格外朝气蓬勃。

民政福彩文化广场

终于盼来了村里首个集体活动场所,留守老人们纷纷聚集在篮球场上,像孩子一样笑着、奔跑着,年轻人外出打工后村子失去的活力,在老人们身上重燃。老人们在球场上散发出的生命力,真切感受到公益的温暖,就在那一张张布满风霜的笑脸上。

留守老人在篮球场

鹿箐村总人口数约1500人,年轻人均外出打工,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、孩子,约七八百人,人均年收入5000元左右,靠耕种田地、种植烟叶为生。村子居于高山上,天气寒冷刺骨。由于没有集体活动场所,老人们的生活只能在田间灶台间切换,缺少精神的娱乐和情感的慰藉。

听说要建设文化广场,看着施工队将材料运上山来,老人们自发前去帮忙下货、搬材料、安装……

66岁的杨安平住在文化广场对面,每天都关心着项目施工进展。她的子女在杭州打工,两个孙子由她照顾着。这一生,她忙碌着将自己的孩子带大,再将孩子的孩子带大。“篮球,从小就喜欢。”当杨安平还是孩子时,曾在小学的操场上触摸过篮球。时隔五十多年,走上球场,农活练就的硬朗身体打起球来姿势“杠杠”,拍球、运球、投球动作干净利落,听到其他老人夸奖,杨安平总是抿嘴笑,热情地邀更多老人加入锻炼,“锻炼才能身体好”。

留守老人们在篮球场

篮球场上的他们,生动地向年轻人展示了什么叫老当益壮。81岁的杨家生,球场正式开放那天,打了三个小时篮球。年轻时,杨家生在重庆涪陵等地的工厂打过工,“下班了,就往职工水泥操场跑。”回到鹿箐村后,爱好无法延续。去年老伴走了,杨家生开始独居生活,孤寂无时无刻不在,却无法排解。自从村里有了篮球场,杨家生每天都会约着四五个老人来打上一个小时,脸上笑容越来越多。“打着不错,弹性好。”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塑胶篮球场。

留守老人在篮球场1

除了篮球场,文化广场上还有许多健身器材。驻村第一书记胡洪周表示,球场正式开放后,每天都有几十、上百位村民前来锻炼、聊天解闷。有了陪伴的温暖,老人们的精神面貌迅速改变着。

在胡洪周的记忆里,以前乡亲们除了串门聊天打牌,就是在家看电视。“没有文化活动,缺乏活力,还时不时发生纠纷。”冬天温度低至零下几度,老人们大多时间只能各自缩居在屋里。

“现在有了文化广场,锻炼有去处,大家的精气神都出来了。长期聚在一起,还增进彼此感情,促进了邻里和谐。”这一点,胡洪周感受明显。

老人们锻炼身体

更丰富的是,有了文化广场,村子终于可以举办集体活动了,胡洪周计划今年春节时组织村里进行一场篮球比赛,让春节好好热闹下,“等夏天天暖了,活动还会更多,放电影、跳坝坝舞、露天卡拉OK等,大家都可喜欢了。”

“现在生活太好了。”老人们满足地说道。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wl.gov.cn/c/2021-01-21/479535.shtml发布时间:2021-01-21 18:24:15